界面新聞記者 | 張藝
上市剛滿6年,鴻合科技(002955.SZ)邢氏兄弟等創(chuàng)始團隊在分批套現后,即將放棄控制權,全身而退了。
6月11日,停牌四個交易日的鴻合科技公告,合肥瑞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合肥瑞丞”)擬以15.75億元收購公司25%股份,同時,創(chuàng)始人之一張樹江放棄剩余7.55%股份的表決權。
交易完成后,鴻合科技進入無實際控制人狀態(tài),合肥瑞丞將成為間接控股股東。
界面新聞發(fā)現,這是一次教科書級別的資本退場。IPO前,來自關聯公司的業(yè)務激增助推上市,關聯股東突擊入股坐享上市紅利;上市后,業(yè)績不達預期,資本股東減持退出;創(chuàng)始股東也步步為營,從移交管理權,到分批減持,再到特別分紅,直至此次離場。
在這場資本游戲中,創(chuàng)始團隊邢修青、邢正、王京、張樹江四人合計套現19.23億元,留下了營收三連降的公司。
然而,這對鴻合科技來說,或許不是壞消息。如此重大變更,新的資本力量加入,對業(yè)績連年下行的鴻合科技來說,或許是轉機。
接盤方為奇瑞系公司,市場對后續(xù)其可能帶來的變化有期待,也有猶豫。公司股票6月11日復牌“一”字漲停,6月12日高開低走,收出長陰,最新股價26.65元/股,最新市值63億元。
“現在還是原來的管理模式,主營業(yè)務沒有變化?!兵櫤峡萍甲C券部人士回應界面新聞稱,控制權變更可能帶來的影響和變化以后續(xù)披露的信息為準。
創(chuàng)始團隊套現19億全身而退
鴻合科技是國內較早的從事教育信息化的公司,成立于2000年,2019年5月于深交所上市,主營產品為智能交互平板。
公司創(chuàng)始團隊共四人,四人原是一致行動人,后邢氏兄弟與王京、張樹江解除一致行動關系。目前實控人為邢修青、邢正兄弟。
協議轉讓前,四人合計持股比例52.96%。邢氏兄弟為一致行動人,直接和間接持股比例31.82%,王京、張樹江各持股11.07%和10.06%。
本次協議轉讓后,瑞丞基金持股比例25%,創(chuàng)始團隊雖不是一致行動人,但合計持股比例仍有27.96%。
因此,為保證控制權的穩(wěn)定,張樹江放棄表決權,四人也出具《關于不謀求上市公司控制權的承諾函》,瑞丞基金取得控制權。
此次轉讓中,邢氏兄弟套現最多,邢修青控制的鴻達成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鴻達成”)轉讓價款6.12億元,邢正套現6.30億元。王京和張樹江分別套現1.74億元和1.59億元。
其中,邢修青的交易比例超出了限售承諾——即在擔任董事或高管期間,每年轉讓股份不得超出直接或間接持有股份總數的25%。為此,邢修青還申請了豁免限售承諾。
王京和張樹江則是以25%的比例卡線轉讓。邢正不屬于公司董事或高管,不受此限制。
轉讓定價為每股26.6227元,與市場收盤價相比,并不低。鴻合科技停牌前的收盤價為25.49元/股,轉讓價似乎略有溢價,實則低于發(fā)行價。
二級市場上鴻合科技的股價長期低于發(fā)行價(52.41元/股),6月11日公司股價漲停后,才剛剛站上發(fā)行價,后復權收盤價52.75元/股。
原始股東的持股成本遠低于發(fā)行價,如此套現獲利依然不菲。

在離場之前,創(chuàng)始人團隊還薅了一把上市公司的“羊毛”。
2025年3月,鴻合科技實施了一次特別分紅,向全體股東每10股擬派現12.81元(含稅),共派發(fā)3.00億元。公司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2.22億元,此次分紅是去年凈利潤的135%。
以持股比例計劃,約1.18億元的分紅落入了創(chuàng)始團隊的口袋。
創(chuàng)始團隊的離場之心早有端倪。2021年起,創(chuàng)始人逐漸退居幕后。
- 2021年王京卸任總經理職務。
- 2023年邢修青和張樹江分別卸任董事長職務和副董事長職務。
- 董事長一職由原總經理、董秘孫曉薔接任,此人是經濟專業(yè)出身。
2024年一季度,王京、張樹江二人便通過協議轉讓分別套現2.09億、1.39億元。
加上本輪協議轉讓規(guī)模,創(chuàng)始團隊合計套現19.23億元,徹底退出鴻合科技的管理。
需要留意的是,一旦交易完成,創(chuàng)始團隊今年便卡線或超線轉讓股份,所持剩余股份比例仍高,未來幾年是否依然有協議轉讓計劃?

業(yè)績三連降的兩大原因
創(chuàng)始團隊無心戀戰(zhàn)與鴻合科技業(yè)績表現有著直接關系。
鴻合科技上市六年,業(yè)績兩年在增,四年在降。尤其是近兩年以來,在教育市場預算緊縮、競爭加劇之下,公司處于營收和凈利潤雙降趨勢。
營業(yè)收入方面,鴻合科技三連降,由2021年的峰值58.11億元降至2024年的35.25億元。
2025年一季度,公司營業(yè)收入5.10億元,同比下滑7.40%;歸母凈利潤只有585.05萬元,同比大降76.67%;扣非歸母凈利潤更是虧損近300萬元。

首先,業(yè)績下滑與行業(yè)競爭加劇、產品技術迭代相關。
近年來,鴻合科技在交互平板的競爭中落于下風?!傍櫤显缙谑侨樟⑼队皟x中國區(qū)總代起家,之后自研了電子白板,進教育行業(yè)很早,當了十幾年的電子白板行業(yè)老大,是一家積累不錯的公司?!币晃恢悄芙换ギa品從業(yè)人員告訴界面新聞,之后電子白板的路線被液晶交互大屏路線反超了。
據了解,2015年起,多媒體市場技術更迭,液晶交互平板取代了投影白板成為行業(yè)主流。鴻合的合作伙伴之一日立也退出投影市場。
傳統投影業(yè)務萎縮后,鴻合科技不得已轉型至液晶交互平板領域,但遭希沃、MAXHUB品牌的擠壓,已失去了往日的領先優(yōu)勢。
其次,大客戶的進退左右了公司的業(yè)績。
上市后的業(yè)績大幅波動并非沒有預兆。IPO前,界面新聞獨家發(fā)現,當時鴻合科技新增第一大客戶與公司新增股東之間關系匪淺。而公司沖刺IPO時,業(yè)績的增長十分依賴這位客戶。
2017年鴻合科技與智能交互顯示品牌商Promethean(以下簡稱“普米”)公司建立了OEM/ODM合作關系,并為其大規(guī)模生產智能交互平板產品。
2017年合作首年Promethean就為鴻合科技貢獻了5.03億元營收,占比13.93%;2018年貢獻9.38億元,營收占比上升至21.4%。這種業(yè)務關系對鴻合科技的業(yè)績增長起到了關鍵作用。
鴻合科技2017年和2018年分別實現營收增長超過30%和超過20%,同期歸母凈利潤為2.04億元和3.36億元,同比增長230.84%和64.55%。
另一方面,鷹發(fā)集團作為除創(chuàng)始團隊外的最大股東,于上市前突擊入股鴻合科技。知名投資人衛(wèi)哲是鷹發(fā)集團的最終受益人,在2017年至2020年出任鴻合科技董事。
新客戶與新股東之間存在交集。Promethean當時是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福建網龍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網龍”)的全資子公司,衛(wèi)哲曾與網龍公司曾成立合資公司,并擔任合資公司董事,衛(wèi)哲還曾與網龍公司合作投資91無線,獲利頗豐。
向上的業(yè)績?yōu)轼櫤峡萍记瞄_了上市之門。
然而,2019年上市首年,鴻合科技便增收不增利,歸母凈利潤下滑6.58%;次年更是營收凈利潤雙降,歸母凈利潤當年只有8,166.33萬元,同比降幅74%。
上市后,鴻合科技不再披露與Promethean之間的具體經營往來數據。
資料顯示,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,鴻合科技不再為原第一大代工客戶普米提供代工服務,而專注于自有品牌“Newline”的成長。
“交互大屏行業(yè),2024年Newline全球市占率約6.1%,普米市占率約4.9%,都是市占率較高的品牌?!鄙鲜鲋悄芙换ト耸繉缑嫘侣劚硎?。
可見,兩大品牌失去其一,對鴻合科技確有一定影響。公司也是自2022年起營收開始下滑的。
與普米“斷交”之時,資本鷹發(fā)集團同步退場,接連提出四輪減持計劃。上市之初,其持股比例為7.29%。
- 在2020年限售股解禁首年,鷹發(fā)集團便提出減持計劃,擬減持不超過總股本的1.80%。但首次未減持。
- 2022年4月,鷹發(fā)集團再次提出減持計劃,這次合計減持了總股本的2.23%,套現1.18億元。
- 2022年10月起,上次減持剛完成,鷹發(fā)集團開啟第三輪減持。此輪共減持總股本的3.56%。
- 2023年,鷹發(fā)集團又提出第四輪減持,此后這位股東退出了鴻合科技十大流通股名單。
新股東如何跨界整合?
業(yè)績承壓、創(chuàng)始團隊退出的鴻合科技因奇瑞的介入而帶來了想象空間。從股價復牌漲停又大跌可以看出,二級市場對后市有所遲疑。
合肥瑞丞的控股股東為蕪湖奇瑞資本管理有限公司(下稱奇瑞資本),奇瑞資本持有合肥瑞丞80%股權,奇瑞資本的股東為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、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,各持50%股權。
?
?

奇瑞今年在資本市場還有另兩大動作。2025年2月,奇瑞汽車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。3月,奇瑞又以4.13億元收購科創(chuàng)板上市公司萬德斯(688178.SH)。萬德斯是一家環(huán)境治理企業(yè)。
不可忽視的是,奇瑞作為汽車行業(yè)知名企業(yè),其優(yōu)勢領域與鴻合科技現有主營業(yè)務差距較大,萬德斯同樣如此。各方之間如何協同還是未知之數。
拿下鴻合科技的控股權目的,合肥瑞丞表示是看好公司所處行業(yè)與上市公司未來發(fā)展前景。
新股東對鴻合科技的整合勢在必行。
公告顯示,瑞丞基金沒有在未來12個月內改變上市公司主營業(yè)務的計劃,不過,公告也指出,“不排除根據上市公司實際情況在未來12個月內對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資產和業(yè)務進行出售、合并與他人合資或合作、或上市公司擬購買或置換資產”。
這意味著,年內鴻合科技或存在重組的可能。
鴻合科技急需業(yè)績來支撐估值。公司頹勢何時扭轉,后續(xù)還要看新股東實質性的落地動作。